飞针走线,丝丝入画,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早在明清时期已蜚声中外,至今仍代表着我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备受收藏投资人士追捧。据记者了解,10年前,粤绣在国内拍卖场上独领风骚,而近两年,最新拍场成交纪录却显示,苏绣长驱直入,夺走了粤绣的一哥宝座。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上拍场的应属粤绣,据记者查阅资料,早在1997年10月25日,一对清朝粤绣花鸟图镜芯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上拍,最终以1.65万元成交。但是,通过对国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10年来的拍卖纪录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10年7月),记者发现,上拍量最大的是苏绣作品,总计上拍作品86件;粤绣、湘绣则不相上下,上拍量分别为45件和42件;蜀绣上拍量极低,只有1件。
从拍卖成交率和成交均价进行分析,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两年间,苏绣已经长驱直入,夺走一哥宝座。
据了解,早在2008年时,苏绣、粤绣、湘绣的成交率都比较均衡,在47%~48%之间;而成交单价却大有不同:湘绣平均拍卖成交价为4.2万元/件,苏绣平均拍卖成交价为6万元/件,粤绣平均拍卖成交价则高达16.9万元。两年之后,最新的累积拍卖数据则显示出“翻天覆地”般变化:苏绣的成交率与两年前保持基本一致,为47%,但成交均价向上翻了一番,达到13.295万元/件。粤绣和湘绣的成交率虽有所提高,分别为56%和55%,但成交均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分别为12.692万元/件和3.495万元/件。粤绣成交均价同比下跌24.8%。
很明显,近两年,苏绣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大大优于粤绣和湘绣,并且坐上了拍卖均价第一的宝座。据杨飞武分析:“近年来,由国家文化部组织的苏绣全球巡回展,让苏绣受到更多海外人士关注,也令销售价位更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