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联系我们中文|English

热烈庆祝上海市公共资源拍卖中心成立一周年

发表时间: 2012-11-27     点击率:
    近年来,上海拍卖行业围绕技术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广网络同步拍卖,搭建了网络拍卖公共平台——公拍网。在此基础上,2011年11月18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上海市公共资源拍卖中心(以下简称“公拍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省市级公共资源拍卖中心,实现了“拍卖场地、网络系统、公告发布、集中监管”四统一。本市法院司法委托拍卖、海关罚没物资拍卖已经集中进入公拍中心进行,采取现场与网络同步拍卖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管,拍卖活动更加统一、规范、高效、透明。
 
    一、运行情况
 
    自2011年11月18日运行以来,公拍中心始终处于规范高效状态,采用现场与网络同步拍卖的方式向全社会开放网络竞价和在线观摩。一年来,共举行拍卖会569场,总成交额达39.7亿元。在公拍网上,目前已经举行网络同步拍卖会达1950场,拍卖标的13.7万件,总成交额约120亿元,其中网络成交2.4亿元。随着网络拍卖的全面应用,拍卖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互联网参与竞拍的人次逐步增加,有效遏止了围标串标等恶意行为,在整体经济形势趋缓的环境下,拍卖成交率和成交价仍有所提高。
 
    公拍中心约1300多平方米,设有5个拍卖厅,包括3个多功能综合拍卖厅,1个电子竞价厅、1个密封递价厅。另外还设有登记结算处、监管观摩室、客户休息区、管理办公室和中心机房等场所,满足了拍卖活动需求。中心配备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具备互联网竞价、平板电脑电子竞价等功能,中心还设有多个信息发布终端,实现了“信息充分、竞价充分”。
 
    二、管理机制
 
    公拍中心按照“政府联合监管,协会组织管理,企业自主操作”的运行机制开展工作。
 
行业协会负责公拍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定中心运行制度,设立了行政管理、会场管理、网络技术、后勤安保等职能岗位,并负责对外联络、组织协调和信息报送。拍卖企业经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拍卖环境下的组织技能,规范有序的形象通过网络传播,影响深远。
 
    由市商务委、工商局和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起,会同监察局、国资委、海关、质监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上海市公共资源拍卖监管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共资源拍卖的规范性文件,督促公拍中心规范运行,通过联合会议和日常信息报送,建立了常态监管协调机制。
 
    三、社会影响
 
    一是拍卖规范成效显现。在公拍平台上,拍卖信息覆盖面扩大,参与竞买人数增加,直接提升了拍卖的成交率和成交价;有效规避恶意串通和围标串标行为,维护了各拍卖当事人合法权益;相关监管部门对拍卖活动进行一站式远程监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公拍中心功能完善,制度健全,服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能力大大提升。尤其是在为法院强制执行、海关罚没物资处置等公务类委托拍卖服务时,“三公”特色突出,有效促进了政务公开。
 
    三是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放大。公拍中心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市场发展需求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求等综合因素下应运而生的,是行业提升现代化水平、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级的重要举措。公拍平台被商务部和本市列为“部市合作重点项目”,被市商务委评为“电子商务示范平台”。随着公拍中心的成熟和发展,其服务功能将更加丰富,范围将更加广泛,它将为整个流通产业提供一个信息集散辐射、资源优化重组、产业链对接、促进发展转型的平台,而公拍中心自身也将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载体”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