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的报道)
在2011年3月份的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一瓶备受关注的18升装1995年份白马庄(Chateau Cheval Blanc 1995),以45375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一位南美私人收藏家,远远高于此前预期的5000美元—7000美元,成交价比预期翻了9倍,升值幅度达到900%。
同时,来自苏富比的数据显示,在苏富比过去41年葡萄酒拍卖历史中,2011年的葡萄酒拍卖全球总成交额高达8547万美元,仅次于2010年的最高拍卖纪录8827万美元。
而就在12月,香港的葡萄酒拍卖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邦瀚斯香港2011秋季极品葡萄酒拍卖会的全部参拍拍品最终以高达120万英镑(约合1152万元人民币)的总成交价结束。
显然,就在年终的拍卖市场上,酒品类尤其是高档葡萄酒作为液体黄金,在拍卖市场上几乎是一枝独秀。在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名酒部高级经理刘剑锋看来,尽管酒品拍卖在2011年热度不减,高价频出,但这丝毫不会影响2012年的市场,“我们预计,未来一年此类投资仍将继续升温。”
“首先,今年从市场整体来说,由于酒类拍卖尤其是中国名酒拍卖,是拍卖场上的一个新品种,因此总体上处于增长状态;其次,酒类拍卖市场的规模在持续大幅扩张;第三,购买人群的数量明显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陈年中国名酒拍卖的情况,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名酒爱好者的队伍中来。所以,对于未来酒类拍卖市场,我们的判断是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整体的价格也会逐步提高,整个酒类产品的拍卖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刘剑锋表示。
尽管如此,接受采访的部分业内人士也指出,酒品在拍卖火爆的同时,却并不能掩饰其存在的风险性。
北京一家拍卖行的部门经理张凡表示,酒类的投资在过去十年,尤其是近两年间,涨幅几乎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而正是这样快速的涨幅让包括葡萄酒、白酒在内的投资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他指出,作为快速消费品的一种,酒类投资实际上与目前火热的黄金投资相比,“差别很大”,因为“黄金是天然的货币,是优秀的抗通胀的载体”,但酒类只是消费品,“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尤其是白酒,今年在拍卖中频繁出现天价的茅台,实际上炒作的意味已经超出了本身的价值。”
此外,受到储存条件的限制,酒品的味道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存储过久的白酒,一旦保存不当等,很可能味道还不如现在新出产的茅台酒。”同样,一瓶一两百年的葡萄酒听起来似乎非常诱人,但由于葡萄酒的保存条件往往要求甚高,比如对于温度、湿度的条件等,很难做到一两百年不变,而条件一旦出现变化,酒的味道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市面上超过99%的葡萄酒都不具备陈年能力。
“更何况,目前国内市场酒品的投资变现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拍卖会,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充裕的时候,这些消费品往往投资价格上涨很快,但一旦流动性紧缩,那么跌下来的也就是这些前期涨幅过快的投资品种。”该业内人士透露,因此,投资酒品也应从自身情况出发,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