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处置资产,将首次在资产处置平台公开拍卖。这标志着中央和国家行政机关资产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的过程。
昨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书》,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建立资产处置平台。至此,中央和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将通过强制性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交易。
据了解,此前,仅有北京市属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从2007年10月至今,总交易额达到30亿到40亿的规模。
“协议签署后,中央和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实现,都将归集到这一平台上。对于建立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运行的资产处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加强处置收入和财政收益的公开化。”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司长张卫星说。
“我们与国管局和中直机关管理局就国有资产处置的讨论,已经有大概两年的时间。思路就是基于我们处理国有产权公开拍卖的实践。”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说,“过去,对国有资产处置没有非常清晰的操作办法,而这次在操作规则中,要求处置机关必须进入产权市场,通过市场发现投资人、发现价格,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外交部处置资产很可能成为通过交易平台公开拍卖的“第一单”。“目前外交部已经委托我们通过资产处置平台进行一笔公开拍卖,标的物包括一批汽车和一些与汽车相关的固定资产。这项工作已经进展了两个月,近期将正式对外披露。”熊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