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5年间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支“家底”正式公开:1994-2008年总收入155.5亿元,目前已支出138.6亿元,累计还结余16.9亿元。支出的近9成费用,基本全都用于本市交通建设。
市财政局和市发展改革委透露,1994-2000年的支出全都用于道路交通装备设施;2002-2005年的支出用于中环线、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上海燃料电池汽车攻关项目配套建设;2006年用于中环线和轨道交通建设。2007年当年的收入为历年来最高,达35.9亿元,同时支出也最高,达33.0亿元,包括中环线10亿元,轨道交通建设费用8亿元,城市道路15亿元。2008年当年收入也高达25.5亿元,支出28.2亿元,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费用15亿元,公交专项补贴12.9亿元,轮渡亏损补贴0.3亿元。
2007年“两会”期间,多名市政协委员提出公开“本市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资金”的提案。市政协委员沈以华还在提案中明确表示:“只有建立一个透明、公开的资金使用、监督与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使用,因此应逐步公开车牌拍卖收入使用情况。”2007年4月,市有关部门向市政协专题视察组报告了本市历年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的实施情况。在2008年的上海两会,又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公布本市私车额度拍卖所得的有关使用情况。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之后也公布了2007年本市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支情况。
2008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霖曾提交提案:建议以私车拍卖额度拍卖资金补贴公交换乘,不少市政协委员认为,这样既可抑止私车出行量,又可使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更充分。记者注意到,2008年所支出的28.2亿元中,已有12.9亿元被用于公交专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