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联系我们中文|English

甘露 : 传承创新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紫砂壶

发表时间: 2019-04-12     点击率:

  结缘紫砂,对于甘露来说是自己一生的幸运。   

  1982年,甘露出生于宜兴丁山的紫砂世家,是制壶大师、花器泰斗倪顺生的外孙女,俞国良的第五代传人。甘露刚记事的时候,就对外公制壶过程中剩下的残泥充满了兴趣,把这些“泥巴”捏成各种造型,自得其乐。2002年从学校毕业后,甘露开始跟随外公系统地学习制作紫砂壶。

  

 

  

  

  “与其说是修炼基本功,不如说是修炼心性”,甘露谈起学壶初期的经历深有感触。打泥片、拍身筒,两个最基本但也是制壶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她每天要静下心来练七八个小时,连续练了两年时间,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外公倪顺生当时身边有三十多个徒弟,年纪最长的已经有七十多岁。甘露虽然和他们是师兄妹,但是二十出头的她抱着学习的态度,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前辈请教。

  “外公已经做了64年的壶,我才做了18年,要做好壶就要学习一辈子、悟一辈子!”石瓢、西施、仿古、美人肩等等,紫砂壶常见的造型品类就有上百种,每种里面又各有变化。甘露说,自己最擅长的是花器,也是传承自外公对于壶艺的理解。花器的灵性来自于制壶人自己的心性和对大自然的体悟,将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在壶身的玲珑之间是创作的过程,更是修心的过程。制壶工具有100多种,每种都必须如数家珍、应用自如,从泥到成品有六七道工序,单单烧制就要至少32个小时。复杂的花器半个月才能成就一把。对于工艺和品质的严苛态度是甘露家族艺术基因中最重要的元素。甘露坦言,在烧制的过程中如果有些许瑕疵,壶哪怕砸掉,或者用来养花,都不能流向市场,要对得起壶身上印有的“甘露”两个字,要对得起藏家的信任和家族历代积累的口碑。

  在甘露看来,紫砂壶不仅是茶器的首选佳品,更汇聚了篆刻、泥绘、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表现的空间无限广阔。“一把好壶汇聚了精气神,从一把壶能看出制壶艺人和藏家的性格!”制壶需要传承历史和经典,也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现在甘露每天都会晨起打坐一段时间,让自己在静心的过程中寻找灵感,然后再全身心地将灵感付诸于实践。其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在当代紫砂陶艺同仁中以明快秀丽的艺术风格、高超的技术与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受到国内外壶艺爱好者的赞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及展览中斩获金奖。甘露笑谈:“最快乐的事不是获奖,而是藏家的认可,希望每一位爱壶人用我做的紫砂壶喝茶的时候都有品味“甘露”的心情。”

  

  

  

  作为优秀青年陶艺家的代表,甘露和丈夫姚俊近年来一方面专心创作,另一方面致力于传播紫砂文化。近日,甘露夫妇来到上海,携手上海国拍在国拍大楼拍卖大厅举办了手作紫砂壶展示及拍卖活动,同时举办了一场公益讲座。夫妇俩向紫砂壶爱好者们展示了制壶的流程,还系统讲述了紫砂壶鉴赏收藏的相关知识,“期待通过国拍的当代艺术平台能让更多的青年人喜爱紫砂壶,分享紫砂壶的艺术之美,这样我们的传统工艺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沪上知名书画家周传玉先生也亲临讲座现场,向观众展示了紫砂壶生坯的题画题字技艺。在宜兴制壶大家与海派书画大师的妙手合作下,一件件紫砂壶珍品跃然而现。甘露夫妇首批十一件登陆上海国拍的作品全部成交,平均溢价率74.5%。